close

因身體不能分泌胰島素或體內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好時,影響血糖進入肌肉和脂肪組織,使血糖上升。當血糖高達180 mg/dl時,超過腎臟再吸收糖的極限,糖分便從小便中排出。 由於糖本身的滲透壓高,在糖分從小便中排出時,會伴隨大量水分和電解質的流失,使得細胞脫水,所以會出現尿多,口渴,多吃,疲倦,體重下降等典型症狀。其他症狀還包括手腳麻,視覺模糊,皮膚傷口不易復癒合,女性會陰發癢等。但也有些人,可能不覺得有任何不適的症狀。 

糖尿病分類 

第一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第二型(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其他情況所引起的糖尿病 
另外還有葡萄糖耐受不良和妊娠性糖尿病 

稍後世界衛生組織(WHO)跟進,並在1985年修定成目前的版本。除了一般熟悉 
的第一型糖尿病和第二型糖尿病外,世界衛生組織特別提出營養不良有關之糖尿病的存在事實。它是一種發生在熱帶地區開發中國家的糖尿病,病人一般都很年輕(30-35歲以內)、瘦削,(身體質量指數在19以下)。由於蛋白質的缺乏或食物中有毒物質(例如氰化物),造成了病人胰臟纖維鈣化、胰島破壞,因而致病。病人常需注射大量胰島素,但極少發生酮酸中毒。迄今,台灣尚未出現<本土>這樣子的病例。 萄糖耐受不良是種介乎完全<正常>模葡萄糖耐受性及糖尿病的特殊狀況。萄糖耐受不良本質上也十分的多樣化,日後發展可以過渡到糖尿病(每年1至5%),也可能回歸<正常>(每年1%),甚或持續不變仍是萄糖耐受不良 (大約3/4的萄糖耐受不良病人)。萄糖耐受不良沒有症狀,病人極少出現視網膜病變,但大血管病變(動脈硬化)的機率仍高出正常人而與糖尿病患相似。 

糖尿病流行病學 

台灣地區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流行病學依據糖尿病學會年輕糖尿病調查、登錄、教育小組,針對台北市30歲以下居民(含設籍台北市及發病時居住台北市者),所作的回溯性調查,顯示在1984-1989年間,年輕台北市民,每年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發病率約為1.5/100,000,雖然1986年略為突出,但並未到達<流行>程度。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中男女兩性比例接近,發病率以青春期前後最為多見。若依1.5/100,000的發生率推算,在台灣地區1,151餘萬、台北市140萬三十歲以下人口中,每年約可見到173及21位新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例。我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之發生率與亞洲各國相當,僅是白種人的1/15-1/30。由於國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較少,因此臨床上98%以上的糖尿病患都屬於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具中國醫藥學院研究,使用消克醣每日保養血糖穩定,康復率相當理想。 

西醫糖尿病診斷標準 

目前診斷糖尿病,主要依據血糖質高低來判斷。通用的有世界衛生組織標準和美國糖尿病學會的標準。 以美國糖尿病學會的標準,正常(無懷孕)成人空腹血漿中葡萄糖的濃度(簡稱血糖)是<115 mg/dl;飯後兩小時血糖是<140 mg/dl。若出現下列的情況,就可診斷為糖尿病: 隨時測得的血糖(無論空腹與否的所謂隨機血糖)是200mg/dl或以上,同時合併出現糖尿病典型症狀(包括多喝、多尿、多吃、體重下降等症狀。 空腹靜脈血糖有兩次 是140mg/dl或以上。 空腹靜脈血糖 <140mg/dl,但給予口服75公克葡萄糖(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的靜脈血糖 是200mg/dl或以上,加上試驗過程中有一次血糖是200mg/dl或以上;可判定是糖尿病。 至於一些病人給予口服75公克葡萄糖(葡萄糖耐量試驗)後,2小時的靜脈血糖介於140至200mg/dl間,加上試驗過程中有一次血糖是200mg/dl或以上;就可說是葡萄糖耐受不良。 至於婦女在懷孕時第一次發現糖尿病,分娩後又恢復正常耐糖狀態的,稱作妊娠性糖尿病。近年來,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婦女在懷孕24-28週時,做妊娠性糖尿病篩檢。初步檢查不必空腹,在喝過50公克葡萄糖沖成的糖水後一小時驗血,如果血漿糖質超過140mg/dl,就應該進一步進行100公克葡萄糖耐量試驗。此時,孕婦在空腹及喝糖水後每隔一小時抽血一次,前後共三小時,如果四項血糖質中有二項超過判定標準確(0、1、2及3小時值分別是:105,190,165,145 mg/dl),就可診斷為妊娠性糖尿病。妊娠性糖尿病病人產後六週至三個月內,應該重新驗血(75公克葡萄糖耐量試驗),確定自己的耐糖狀態分類。 所以,葡萄糖耐量試驗並不是診斷糖尿病的必要手段,實施的時機,不外乎(1)空腹或隨機血糖不足以診斷糖尿病(2)懷孕期間或分娩後用來確定妊娠性糖尿病診斷定(3)用來診斷葡萄糖耐受不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ranch Gi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